现辖15个村,91个村民组,4720户15191人。全镇共有林地面积232171亩,水田面积7216.23亩,茶园面积16195.5亩。茶叶、食用菌、粮食、林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。境内山峦叠嶂,风光旖旎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国家地质公园——牯牛降风景区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其间。镇区河东、河西商业街店铺林立,资源充足,交易活跃,集镇常住人口达3千余人,比较优势明显,是祁门县西北部的一座重要的商贸、旅游重镇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,勤劳智慧的历口人民,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的领导下,奋发图强,艰苦创业,历口古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农业生产初具规模,产业结构发生变化,农民增收明显,形成了菌业、茶业、粮油、旅游、电子五大产业。镇区交通便捷,大新线横穿全境,村村实现三通,即通路通电通电话。移动、联通、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。公安、工商、邮政、电信坐落镇区,中心卫生院被评为一甲医院,历口中学、中心小学被列为省级农村示范学校。加大集镇改造力度,分两期共改造面积3268平方米,集镇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,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,利民、利济两座飞虹把河东、河西连为一体,集镇聚散功能明显提升,社会文化教育各项事业蓬勃发展。
“历口”是祁门县徽红茶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强力推出的第一个以祁门历口镇的地理名称命名的品牌,历口镇有祁门红茶发源地之称,此地也是祁红茶叶自然品质最优产地之一。取历口之名就是希望把“历口”品牌打造成祁门红茶的文化名片。“专注核心产地祁红”是历口祁门红茶发展的核心品牌价值;公司在历口建立了生产基地,全力打造从基地、加工、研发、销售、配送一体化的产业供应链确保提高产品竞争力。“历口”品牌自问世以来,以其卓越的品质特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,博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。
历口茶园位于祁门县历口镇环砂村,自然条件优越,山地林木多,温暖湿润,土层深厚,雨量充沛,云雾多
很适宜于茶树生长,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,更是制造工夫红茶的首选树种
春天的茶园犹如人间仙境,只有身临其境,才知其味
一垄一垄整齐有序的茶园,满目青翠,一颗颗春茶芽头蓬勃向上,生机盎然
地址: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环砂村 门票:详情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: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:从祁门汽车站进入过境路--S326,从S326到S221--S221,从S221到环砂村
祁红发源地历口历口在祁西,为今历口镇所在地。古名新丰,始建于宋。后以地处历山和沥水之口而易名。
沥 水北出牯牛降历山,将村子分为河东、河西两部分。利济桥横跨沥水上,连接东西。此桥原名集福桥,始建于清乾隆37年(1772),系集福寺僧人亦云募资所 建,在今桥上游不远处。后曾三圮两修。现存的5孔石拱桥,为光绪24年(1898)由同和昌茶号老板汪广英倡捐,历口商人全力所建。长85米,宽8米,高 11米,全用青石砌成,是祁门旧时最长的石拱桥,风格古朴,气势雄伟。位于水道上的4孔,分别命为“万”、“古”、“千”、“秋”,取祈望“万古长存、千 秋永固”之意。桥面上设有4根如来柱,既是装饰物,又加固了栏干。原来桥东有观音庙,西有惜字炉。惜字炉体为正方体,上下两层为焚纸炉,炉顶榱椽甍瓦,檐 角高挑,铃铎叮当,古色古香,桥头上书有联语,曰:“洞分四清用三界,力向中流降百川”。后庙、炉俱毁,两端石阶亦被拆除,桥也改为公路桥,虽大变样,但 古风犹存。
旧 时历口以许、冯二姓为主,利济桥河东多冯姓,居于从武陵直下的溪涧与沥水的汇合点,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,形成历口的外围。河西为历口的主街道,则多许氏, 许姓为历口首屈一指的大姓。大沥水在河西绕过一个大圆圈,把许村围成了一个船形,许氏家族就聚居在这个船形的圆圈里。据说很早以前,这里为方姓家族聚居 地。“方”与祁门话“翻”同音,按照当地人的说法,方姓坐船,船翻人亡,后来竟无一人留下。南唐时,有个叫许儒义的人,因不愿做官,逃到这个万山丛中的船 地里隐居,“许”与方言“水”音相同,水能泛舟,故许氏视此为风水宝地。果然家族兴旺,子孙繁盛,名人辈出。许儒义的儿子许规,游学于宣、歙二州,颇有文 名。许规子许逖,南唐末任校书郎、侍御史,宋初仍得到朝廷重用,他多次向宋太宗上书,提出北方边防策略,后升任鼎州(今湖南常德市)知州、国子监博士等 职。
历 口自古人口众多,经济繁荣,是祁西北部的商业重镇。当年沿河两岸各有一条数百米的长街,街面全用大青石板铺就。两旁店铺比肩而立,布庄、药铺、饭店、酒 坊、轿行、茶号等,行业众多,不下百家,各色南北杂货应有尽有。有名的祁西土布,亦以历口为集散地,销往各县四乡。当年这里繁华无比,四乡八邻的百姓均来 此采购交易,人来人往,熙熙攘攘,以至于有“小小的祁门县,大大的历口镇”的说法。历口还有祁红创始地之称,清末祁红创始人之一的余干臣曾来此开茶号,试 制祁红。此后历口制茶业竞相发展,茶号林立,成了祁红重要产区。
历 口地扼皖赣通衢之要冲,是兵家必争之地,又因其经济的繁荣而成土匪劫掠的对象。曾国藩与太平军对垒之时,设帅府于祁门,部队部署于历口、赤岭口一带,曾常 往返于祁门与历口之间,督察军事。民国18年(1929)3月31日,东流人朱老五率部140人路过历口,见店家都已上门逃跑,遂兽性大发,拣门户高大者 放火,烧掉了40余家,历口半壁顿时化作焦土,是为祁门民国时期有名的大事件。
历口祁门红茶和祁红金针都是中国安徽祁门县出产的红茶,它们都属于安徽红茶的代表性品种。
历口祁门红茶是一种经过完全发酵的红茶,具有鲜香、甘醇、鲜爽的口感,滋味醇厚,回甘生津。历口祁门红茶产于祁门县历口镇,其茶叶具有金黄色的茶汤和条索完整有力的特点。
祁红金针则是在祁门红茶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质量更为优良的红茶。它采用一芽一叶的嫩芽制成,口感清新柔和,汤色红艳明亮,具有独特的花香和果香,是祁门红茶中的上品。
历口镇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国家地质公园——牯牛降;脚下,境内山清水秀,人杰地灵,生态优良,乡风淳朴,拥有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。2005年该镇被评为全市旅游十强乡镇之一。
该镇是 “祁红”创始地、目连戏故里、名医故里,;拥有古祠、古民居、古树林、武陵古道、古桥、古碑等历史遗存资源。此外还有极具民间文化色彩的“无根水”、“放生池”、“永禁碑”、“富村桥”、“双姓祠”等景点,以及天然原始森林,尤其是已被列入;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连戏;进行深度挖掘、整理和展示,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,对教育世人崇尚美德、和谐生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。
历口镇依托牯牛降优势,以统坑峡谷森林探险游、湘东、环砂村“农家乐”、历溪古祠、古民居、古戏、民俗观赏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,以深生态旅游、大休闲市场为指导,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,实现“旅游最旺”的奋斗目标,努力构建大黄山旅游圈中重要而又独特的休闲度假带,以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